喜讯|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成为AICE测评项目学术指导单位
栏目:新闻动态 发布时间:2023-12-29

近日,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教育专业委员会向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发出邀请,邀请其作为“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测评”项目的学术指导单位。日前,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已复函同意。

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测评项目(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mpetencies Evaluation,简称“AICE测评”)由中国自动化学会发起和主办,于2021年10月正式启动。该项目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规范发展,为国家选拔适应未来的优秀AI技术人才做储备,引领人工智能普及新路径。AICE测评基于《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模型》,围绕人工智能理论综合知识,融合当下中小学广泛开展的程序设计、机器人、无人机等普及科技课程,以及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算法基础两个课题式探究性学习进阶方向,形成了“1+X”的5大评价模块体系。AICE测评具有普适性,是专门针对我国中小学正在不断普及推进的人工智能教育而创立的。

图片


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是国家布点设立并重点建设的邮电高校之一,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重庆市共建的一所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信息通信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大学。学校发轫于1950年,在抗战时期交通部邮政总局原址上开办邮政人员培训班;在此基础上,先后举办西南邮电分校、重庆邮电学校和重庆电信学校;1959 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为重庆邮电学院,并开始本科教育;1965年成为当时四川省招收研究生的10所院校之一;于1970年改建为电信总局529厂,1973年改建为邮电部第九研究所,1979年恢复办学。2000年由原信产部划转重庆市管理,实行部市共建;2006 年更名为重庆邮电大学;2013年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近年来,学校抓住西部大开发、重庆大建设、信息产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立足行业,服务地方,加强建设,加快发展。

图片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3万余人,其中研究生7200余人。在职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900余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1200余人。学校校友、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院士为名誉校长、董事会主席。学校外聘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英国、加拿大、美国、波兰、印度等国50余名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或名誉教授。学校有“国家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重庆市两江学者”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160余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重庆市名师、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获得者110余人,国家级教学团队和虚拟教研室3个、市级教学团队/基层教学组织42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个。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办学73年来,为信息通信行业和地方培养输送了15万余名各类人才,被誉为“中国信息通信人才的摇篮”。现为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首批信息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首批通信科普教育基地、重庆市高水平新工科高校、重庆市软件人才和微电子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学校主动适应信息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学校现有学院17个,本科专业6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实施专业5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16个、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类特色专业5个、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点29个、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4个,涵盖工、理、经、管、文、艺、法、教等学科门类。通信工程等10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拥有重庆市一流学科3个、重庆市重点学科16个、重庆市“人工智能+”学科群建设项目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及专业领域25个,经教育部批准具有推荐本科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学校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三个学科进入ESI国际排名前1%。

自动化学院

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始建于1994年,是重庆邮电大学教学科研实力最雄厚的二级学院之一。自动化学院围绕“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中国制造2025”、“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重庆市“以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的需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建成适应工业4.0发展要求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学院,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自动驾驶与智能网联汽车、自主智能与协同控制等优势特色学科方向已进入国内一流水平。学院现有的信息产业部和重庆市“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重点学科、信息产业部和重庆市“网络控制技术与智能仪器仪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重点实验室"、重庆市智能仪表及控制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院现有专业实验中心、基础实验中心、金工实习工厂。学院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拥有一支以国家级、省部级人才为核心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30余人,其中近85%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拥有正高级职称人员33人、硕士生导师66人、博士生导师15人。拥有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高端外专、重庆市杰青、重庆英才、巴渝学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建成省部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重庆高校创新创业团队(群体)8个,重庆市杰出青年群体1个,入选重庆市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有2个博士后工作站和1个院士工作站。学院注重创新人才培养,现有本科生2300余人,研究生800余人。近年来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建成国家级教学实验平台、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规划教材等。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科创竞赛,获“挑战杯”竞赛全国一等奖、“互联网+”大赛全国银奖等国家级科技竞赛奖励200余项,省部级奖励近1000项。学院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好,可持续发展能力强,本科生就业率保持90%以上,其中1/3以上进入985、211学校继续深造,60%以上实现高质量就业,研究生就业供不应求,一大批校友已成长为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领军人物或重要骨干,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社会广泛赞誉。
学院注重学科专业建设,形成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自动化与电气工程类学科专业群。拥有自动化(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国家级一流专业、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一流专业、重庆市一流专业)、物联网工程(重庆市一流专业、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特色专业)、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和机器人工程专业(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工业智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软科评价A+)等本科专业。拥有重庆市一流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重庆市重点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重庆市人工智能+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学科群,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进入软科2022年世界一流学科全球前100。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控制科学与工程”的“科研项目”、“学科平台”两项指标进入A-序列。
学院注重科学研究攻关,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科技部国际合作示范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18个科研平台,牵头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智能制造专项、工业互联网创新工程等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年均科研经费超3000万元。研发了全球首款工业物联网核心芯片——渝芯一号(腾飞),研制的“行者一号”机器人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牵头制定3项物联网国际标准,核心技术形成了专利保护群。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科技奖励5项,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21项;在Automatica、IEEE TAC、自动化学报、CAA、CDC等重要期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0余项(其中,PCT专利12项、美国发明专利授权5项)。
学院注重对外开放合作,拥有科技部中国-韩国工业物联网“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科技部重庆工业物联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国家级国际合作平台,与韩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相关单位和国际组织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联合承担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重大项目,联合制定国际标准,提升了我国工业自动化理论研究、技术突破及产业应用的国际影响力,特别是在工业物联网及智能制造领域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中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学院与华为、中兴、长安汽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等知名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也建立了紧密的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在项目合作、资源共享、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了实质性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