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承办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年会教师素养提升论坛
栏目:新闻动态 发布时间:2023-11-29

2023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年会于天津盛大开幕。其中,11月24日下午的专题论坛“面向AIGC和通用人工智能的科技教师素养提升”受到广泛关注。

2022年底,ChatGPT横空出世,在多个领域展现出令人震撼的能力。我国中小学科技教师面临着建立人工智能课程体系、编写教材的挑战。论坛上,多位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并作主题报告,他们深入探讨了如何以素养为导向引导学生学习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挑战与解决方法。

 图片

与会嘉宾合影(部分) 

论坛由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自动化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组织,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专委会秘书长、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教授秦曾昌主持,旨在借助科技教师和科学家的智慧,探索AIGC背景下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生态。与会代表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教育与教学评价的融合、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变革作用、人工智能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型等议题。

中国自动化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教授张军平分享了GPT在多项考试实验中的出色表现,探讨了教育应该如何与时俱进、是否应该引入人工智能、何时引入、怎样引入,以及如何重新定义教育的评分体系。

中国自动化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希未博士从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谈起,介绍了大模型技术背景下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对于工具智能的提升,并强调在智能时代,青少年应该利用好人工智能工具,提升人类更具优势的高阶思维能力。他还提出人工智能核心素养视角下推动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框架模型与实践方案。

 图片


刘希未作主题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技术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艳燕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其创新的技术手段提升了内容自动生成的准确性和可读性,促进人机之间更深层次的交流和理解,推动着教育教学形态的重塑。她从功能特性、核心价值与挑战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教学的变革作用。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专委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高凯探讨了小初高一体化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指出发现、培养一批对人工智能技术有兴趣、有热爱的青少年群体,是基础教育阶段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要意义所在。

最后,北京市十一学校数学教师、人工智能课程负责人郑子杰做了“科技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升”的课程分享。郑老师在分享尾声提出倡议——AI基础教育更像是生态共建,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大学教授去指导方向,中学老师把课程落地,业界提供一些算力和课程资源,供中学老师选择。

报告中,专家们强调教师应提升自身素养、更新教育评价体系,同时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应用。论坛最后的圆桌讨论环节引发了与会人员的广泛思考和共鸣,也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提供了一定启示。

 图片


圆桌嘉宾左起为:高凯、秦曾昌、李艳燕、张军平、袁中果、郑子杰、穆晓萌

中国自动化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组长袁中果,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青少年科技馆科技教师和北京市校外三个一优质创新项目负责人穆晓萌老师及来自全国的科技教育工作者参与论坛。